1.团队简介
食品生物技术研究团队充分结合福建省特色食品资源以及自身的科研优势,积极响应国家海洋战略和党的十九大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精神,重点围绕福建省特色食品产业发展开展基础应用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及产业化应用研究。
团队现有固定科研人员1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团队负责人李清彪教授,现任集美大学校长,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学会理事、福建省化工学会理事长,《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编委;曾获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福建省优秀教师、厦门市劳动模范、泉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团队学术带头人倪辉博士、教授,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福建省食品微生物与酶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厦门市拔尖人才。
团队主要研究方向有食品微生物与酶资源研究、食品发酵与酶工程应用基础研究、食品发酵与酶工程应用技术开发。自2014年以来,团队共获得科研立项120余项,科研经费共3567万元。其中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其他国家级项目16项;福建省重大/重点科技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19项,横向项目24项。研究成果曾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厦门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其他获奖6项。团队科研人员共发表论文近400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EI论文50余篇,其中在食品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发表论文12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1项。

2.团队近五年承担的主要国家级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分类 |
资助金额 |
1 |
东海藻类活性产品开发与智能化加工产业示范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课题 |
392万元 |
2 |
生物质资源化过程的废液废渣高值化处理的基础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项目 |
120万元 |
3 |
福建特色柑橘类水果琯溪蜜柚有效成分的确定及增值利用途径探索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 |
262.4万元 |
4 |
水产品加工过程中风味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与调控机制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课题(子课题) |
100万元 |
5 |
基于红藻kappa-卡拉胶工业废渣绿色利用的海洋卡拉胶酶资源筛选及性能优化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 |
74.4万元 |
6 |
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发酵产生酸臭味的生物合成途径及其与甲醇诱导的偶联/解偶联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 |
75.4万元 |
7 |
基于琼胶工业废渣利用的β-琼胶酶热稳定性和催化活性协同进化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 |
78万元 |
8 |
黑曲霉胞外酶定向增强速溶乌龙茶花香气味及特异性催化的机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 |
70.8万元 |
9 |
曲霉源α-L-鼠李糖苷酶水解黄酮类糖苷的底物选择性及分子反应进程调控机理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 |
74.23万元 |
10 |
基于组学和体外模型研究红毛藻多糖在肠道中酵解动态及对肠道细胞屏障的影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 |
69.6万元 |
3.团队主要科研成果获奖
序号 |
获奖项目名称 |
奖项级别 |
颁奖机构 |
1 |
柚类水果采后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
福建省科技进步 一等奖 |
福建省人民政府 |
2 |
虾青素发酵法生产技术 |
福建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 |
福建省人民政府 |
3 |
柚苷酶的发酵生产及蜜柚整果综合深加工技术 |
福建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 |
福建省人民政府 |
4 |
乌龙茶及速溶茶粉风味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福建省科技进步 三等奖 |
福建省人民政府 |
5 |
琼脂精准提取及高值产品开发 |
厦门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 |
厦门市人民政府 |
6 |
蜜柚脱苦酶的发酵生产及其在蜜柚脱苦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
厦门市科技进步 二等奖 |
厦门市人民政府 |
7 |
茶叶品质的量化分级与精深加工技术 |
厦门市科技进步 三等奖 |
厦门市人民政府 |
8 |
经济海藻多糖功能化高值利用技术研发与示范 |
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一等奖 |
中国商业联合会 |
9 |
虾青素的发酵法产业化生产项目 |
优秀转化项目 |
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组委会 |
10 |
蜜柚果汁酶法脱苦技术及其在蜜柚综合加工中的应用 |
金奖 |
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组委会 |
11 |
蜜柚果汁脱苦酶与脱苦蜜柚果汁产业化生产技术开发 |
优秀参展项目 |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福建省教育厅 |
12 |
琯溪蜜柚深加工产业化发展关键技术的开发应用 |
产学研优秀项目 |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漳州市人民政府 |
13 |
蜜柚深加工及其综合应用 |
金奖 |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
4.团队主要成员

|
李清彪 教授,校长 团队负责人; 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博士,天津大学 主要从事化工、环境、食品领域中的生物纳米技术研究 |

|
倪辉 教授,副院长 团队学术负责人 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博士,浙江大学 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食品风味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 |

|
李利君 教授 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博士,香港理工大学 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领域相关的应用基础和产业化应用研究 |

|
姜泽东 教授 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博士,日本长崎大学 主要从事生物化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和以海藻精深加工为方向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 |

|
杨远帆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士,浙江大学 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蜂产品研究与开发的等方面的研究 |

|
杜希萍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士,厦门大学 主要从事天然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结构鉴定、生理活性机理及天然活性物质对食品贮藏与保鲜等方面的研究 |

|
朱艳冰 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士,厦门大学 主要从事食品酶学、海藻多糖的精深加工与高值利用、食品胶体工业废渣的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研究 |

|
郭彩华 教授 硕士,厦门大学 主要从事酶化学、生物活性物质和食品微生物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工作 |

|
魏好程 副教授 在读博士,集美大学 主要从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食品风味化学技术和焙烤食品加工等领域科研与教学工作。 |

|
李志朋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博士 厦门大学 主要从事微生物源食品营养添加剂和食品胶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科研与教学工作。 |

|
郑明静 讲师, 硕士生导师 博士 福建农林大学 主要从事食品科学、食品加工技术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

|
何凡 讲师 博士,华南农业大学 主要从事食品分析与感官、食品风味、食品酶学、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 |

|
胡阳 硕士高级实验师 主要从事食品分析检测方面的实验教学与研究工作。 |

|
伍菱 实验师 主要从事微生物学实验与教学工作。 |

|
陈艳红 硕士实验师 主要从事食品分析检测方面的实验教学与研究工作。 |

|
王兴华 硕士助理实验师 主要从事数学建模与仿真、数据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