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研团队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 正文

农产品加工及高值化利用创新团队

发布日期:2023-10-07    作者:     来源:     点击:

1. 团队简介

团队以农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生物学和工程学为基础,研究农产品贮运、加工及加工中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基础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根据农产品特性提高产品品质最大限度地保持或提高产品的营养价值,改善外部感官特性,提高产品耐贮性,降低成本和能耗;研究农产品加工及贮藏的原理和理论;对农林水副产物和加工废弃物进行高值化综合利用研究;结合现代生物技术和营养学进展,研发新型营养保健功能性食品的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解决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本研究团队成员共16人,团队带头人为张玉苍教授。成员包括熊何健研究员、何传波副教授、郑燕珍副教授、张珅副教授、王瑞芳副教授,吴夏泠、李蒙、项炯华、陈东晓、刘群、汪莹刘玥7位博士,以及谢远红、田标、陈昭华等3位硕士。团队成员老中青结合,年龄结构合理;教育背景在大学科上一致,小学科上交叉。

2.团队主要成员

张玉苍,男,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福建省引进高层次人才,厦门市A类高层次人才,闽江学者讲座教授。东京大学博士,东京农业大学博士后(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包括秸秆类农林废弃物、虾蟹壳藻类等海洋废弃物及水产品和食品加工废弃物等)综合利用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


熊何健,男,研究员,硕士生导师。19947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获农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天津市农科院园艺工程研究所。20009月起任职于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从事食品化学与营养相关的教学,以及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分离和功能分析领域的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


何传波,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6月获得华南理工大学制糖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73月至9月,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与化学科技学系吴建勇教授团队访学。20067月至今,在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工作,承担食品营养学、环境工程原理等本科生课程及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硕士生课程教学,教学效果良好,曾先后获得集美大学嘉庚奖教金和南顺奖教金。长期从事天然大分子物质分离纯化及功能的研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相关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EI收录6篇。曾主持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福建省区域发展项目(子课题)一项,福建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两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海洋局公益项目(子课题)一项。


郑燕珍,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7月获得清华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就职于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与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20188月入选香江学者计划,并于20191月进入香港城市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访学。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青年项目、福建省教育厅重点科技项目、福建农林大学校杰青项目等;近三年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Food ChemistryDyes and Pigments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SmallBioorganic Chemistry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等国际高水平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三十几篇。


张珅,男,工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7月获得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53月至12月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食品与农业科学学院园艺系访学。从事园艺产品产后生物学与贮藏保鲜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副产物高值化利用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亚热带/热带果蔬采后生理、病理机制与控制技术,果品品质形成与成熟衰老调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副产品综合利用;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研项目1项;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向课题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Food Chemistr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食品科学等高水平SCI/EI收录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王瑞芳,女,副教授,20047月毕业于南开大学高分子所,获博士学位,而后进入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从事科研工作,20068月出站后到集美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功能高分子材料合成、应用及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方面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膜分离工艺。主持福建省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基金、省重点项目多项。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发表文章十余篇,其中SCI收录数篇。


吴夏泠,女,讲师,硕士生导师2020年获北京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蛋白质化学反应对、蛋白质工程及生物活性材料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福建省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J. Am. Chem. Soc.Chem. Sci.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


李蒙,女,讲师。202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能源化工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213月至今任职于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功能性寡糖、生物质基材料以及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科研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篇,其中在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Polymer Degradation and StabilityBioresource Technology等高水平SCI收录期刊发表研究论文10篇(第一作者4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项炯华,男,讲师硕士生导师2020年获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7月任职于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承担的本科生课程主要包括生物反应工程、酿造工艺学、发酵与酿造学。任职期间内,每年的教学质量测评成绩良好。主要从事生物催化、生物质资源开发与利用、高分子材料、工业催化、工业过程计算机模拟仿真、计算化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工作至今,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


刘群,女,讲师硕士生导师20216月获得海南大学生物学(生物材料)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219月至今任职于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主要从事生物质资源高值化利用研究;全生物降解多功能食品包装材料;食品加工的副产品加工与再利用。


汪莹,女,理学博士,讲师。20216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2111月入职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从事园艺产品采后生物学、农产品采后贮藏保鲜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果蔬采后病害的发生机制,果蔬与病原菌互作的分子机制,果蔬采后防病保鲜技术研发。近年来,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9篇。


刘玥,女,讲师。20226月获得英国利兹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专业博士。20229月入职于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农业废弃物的加工与再利用;食品安全及肠道微生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谢远红,女,硕士,讲师。19947月毕业于福州大学化工系精细化工专业和贸易经济专业,获双学士学位,毕业进入厦门市工业学校从事教学工作,20045月进入集美大学从事教学工作,20079月至20107月在福州大学研究生教育获得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化工类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化工分离、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方面的科研工作。


田标,男,硕士,讲师。1991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产品贮藏与加工专业,同年7月至今任职于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主要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及综合大实验,承担的课程包括食品原料学,果蔬加工工艺学,食品添加剂等。现主要从事果蔬汁饮料及植物蛋白饮料的研发及食品添加剂对相关产品品质及稳定性研究。


陈东晓,女,讲师。20096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生物技术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10月至今任职于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承担原料学、果蔬加工工艺学、食品生物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工作,主要从事果蔬采后生理、病理机制与控制技术,果品品质形成与成熟衰老调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陈昭华,女,讲师,20047月毕业于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20047月至今任职于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农产品加工领域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

3. 代表性科研项目

序号

项目来源

项目编码

项目名称

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2021YFD2100202

方便主食食品规模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

(多源性配料制备及营养设计)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

21978059

甲壳素常压催化液化机理及液化产物的应用研究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

22178141

离子液体对共沸体系微观结构调控规律研究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

32001756

能量状态和呼吸代谢参与采后莲雾果实絮状软化劣变的作用机制研究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

22305095

DNA-蛋白质双网络水凝胶设计、制备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6

福建省科技厅(高校产学合作项目)

2021N5013

壳聚糖-蛋白-油脂可食膜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7

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

2019N0014

传统中式菜肴鱼汤规模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8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

2020J0675

一氧化氮参与调控采后莲雾果实絮状软化劣变的作用机理研究

9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

2022J01328

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虾壳转化为含氮平台化合物的研究

10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

2023J01772

高直链玉米淀粉包合肉桂醛抗菌薄膜的制备及其果蔬保鲜机制研究

        4. 代表性科研成果获奖

序号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级别

颁奖部门

获奖人

1

液化法处理农林废弃物制备高附加值产品应用基础研究

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7年)

海南省人民政府

张玉苍(第一完成人)

2

杂交构树细胞工程繁育及加工关键技术

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

辽宁省人民政府

张玉苍(第四完成人)


        5. 代表性文章

Wan, Shoumei, Liu, Qun, Yang, Danmin, Guo, Panjie, Gao, Yahui, Mo, Renli, Zhang, Yucang. Characterization of high amylose corn starch-cinnamaldehyde inclusion films for food packaging[J]. Food Chemistry, 2023, 403, 134219.

Yang, Danmin, Liu, Qun, Gao, Yahui, Wan, Shoumei, Meng, Fanrong, Weng, Wuyin, Zhang, Yucang. Characteriz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loaded chitosan/polyvinyl alcohol antibacterial films for food packaging[J]. Food Hydrocolloids, 2023, 136, 108305.

Hu Yaqin, Yang Jiahong, He Chuanbo, Wei Haocheng, Xiong Hejian*, Ma Ying*. Fractionation and purifification of antioxidant peptides from abalone viscera by a combination of Sephadex G-15 and Toyopearl HW-40F chromatograph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2, 57, 1218.

Tian Xin-Yu, Zheng Yan-Zhen*,Zhang Yu-Cang*. Molecular design of efficient SO3H-functionalized ionic liquid to catalysechitin into levulinic acid: NMR and DFT study[J]. Journal of Molecular Liquids, 2022, 368, 120735.

Wang Ying, Li Guangjin, Chen Tong, Tian Shiping*. Protein sulfenylation contributes to oxidative burst-triggered responses during plant-pathogen interaction[J]. Journal of Proteomics. 2022, 251, 104423.

Liu Qun, Zhai Zhuanzhuan, Guo Jiayi, Cheng Jun, Zhang Yucang*, Liquefaction of starch using solid-acid catalysts derived from spent coffe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asticized poly (vinyl alcohol) films. Carbohydrate Polymers, 2021, 254, 117427.

Cheng Jun, Lin Xiaotong, Wu Xialing, Liu Qun, Wan Shoumei, Zhang Yucang*, Preparation of a multifunctional silver nanoparticles polylactic acid food packaging film using mango peel extrac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2021, 188, 678.

Guo Shu, Wang Jiao, He Chuanbo*, Wei Haocheng, Ma Ying, Xiong Hejian*, Preparation and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polysaccharides obtained from abalone viscera by combination of enzymolysis and multiple separation methods[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2020, 85, 4260.

Zheng Yan-Zhen, Zhou Yu, Guo Rui, Fu Zhong-Min, Chen Da-Fu*. Structure-antioxidant activity relationship of ferulic acid derivatives: effect of ester groups at the end of the carbon side chain, LWT -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120, 108932.

Zhang Shen, Lin Hetong*, Lin Mengshi, Lin Yifen, Chen Yihui, Wang Hui, Lin Yixiong, Shi John, Lasiodiplodia theobromae (Pat.) Griff. & Maubl. reduced energy status and ATPase activity and its relation to disease development and pericarp browning of harvested longan fruit[J]. Food Chemistry, 2019, 275, 239.

6.代表性专利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号

发明人

1

一种抗氧化肽及其应用

ZL 2019 1 0461007.6

熊何健等人

2

一种抗氧化肽及其应用

ZL 2019 1 0461010.8

熊何健等人

3

一种高纯甜菊糖苷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9 1 0965942.6

王瑞芳等人

4

一种甲壳素液化产物/聚乙烯醇共混膜的制备方法

ZL 2017 1 0640905.9

张玉苍等人

5

一种水泥香蕉假茎纤维板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6 1 0858392.4

张玉苍等人

6

一种桂圆功能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ZL 2013 1 0013997.X

项炯华等人

7

树脂吸附法制备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的方法

ZL 2008 10072019.1

王瑞芳等人



下一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及智能加工团队

返回顶部